首頁 > 單車世界 > 單車篇《Part 76》Mtb Geometry

單車篇《Part 76》Mtb Geometry

上載日期:2022-11-14


Mtb Geometry

 


      近日對於購買運動器材的需求持續增長,無論是家用跑步機、健身單車,甚至直接購買單車,都顯示大家對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的意識有所提高。藉此機會,分享一下如何揀選合適自己的單車。關於這個課題,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選項都不少,不論什麼需求或喜好,以至車種和車款,車的尺寸都是必要因素,如何選擇就是一門學問。

      筆者身為機械仕同時亦是運動員,在日常修理工作和實際嘗試過不同的車款,體驗到車架設計角度對於真實路段表現有重大的影響,要選擇合適的單車,首先大家需要了解車架角度及尺寸之間的關係,以下會以山地速降車及後期發展出的enduro車為例。在分析車架角度時一般會採用幾個數值作為參考,坐通角度、頭管角度(頭盤碗組到地面之夾角)、前伸量(由五通軸心到頭管上緣中間的水平距離)及輪距。

 









      讓我們回溯到90年代,初期的速降車設計,避震行程比較短,重心較高,而且輪距長度有限,因此當時普遍以鵝頸的長度作為調節,加長一點令車手有更多空間作出伸展。正因為車架的前伸量短,即使配合部件稍作調整,車手在騎乘時仍然需要用上身做出彎曲動作去遷就車架。其後逐漸演變使用較短鵝頸及更長避震行程的車架。配合超高的手把,原因不難理解,當車架重心較高,若手把相對調高,就能令騎乘更舒適。在2010年,Rockshox品牌推出了一支名為Reverb的伸縮坐通,很快這種設計變得普及,推動了車架角度發展進入新的里程碑。



      圖片就顯示得十分清楚,(圖1)為較細的頭管角度,在下坡時以前輪為支點,重心便會靠前,這時車手需要利用身體的伸展,軀幹向後移,方能平衡不致向前反車,但此動作會使車頭重量分佈減少,把手控制力下降。

      發展到近期(圖2)頭管角度比較大,同一情況下,就不會出現因為重心太接近支點而造成反車現象,但缺點是轉向不靈活,為了彌補不足,需要兩方面配合。第一是以車手技術搭夠,在騎乘時以更直更順的選線行走,另外是使用短的鵝頸,以增強把手的掌控度。車架配上伸縮坐通,亦能夠有效幫助車手在不同路段上作出角度調整,在爬坡時保持上管有合適長度以確保四肢有足夠位置伸展,達致有效發力。

      直至近年的車架,不論XC或Enduro,都是帶有較以前大的頭管角度,配搭比較直的坐管角度(約76至78度),這就解決了車手需要空間去伸展,與及坐通升高後上管距離過長的問題。

       假設你希望購買一架Enduro車,需有不俗的爬坡性能,下坡時候又具備足夠穩定性。簡易的第一步,就是量度自己的軀幹長度,以該數值去選擇前伸量符合長度的車架。有一點需要留意的是坐管的長度,如你心儀的車架的前伸量合適,但坐管長度過長的話,該車架只能選擇細一個碼數或者選擇其他車款或品牌了。

      為何找一架尺寸合適的單車如此重要?先預想一下情況,若車架尺碼太小,會導致控制力下降,當軀幹伸展空間不足,上背部分會被迫處理彎曲狀態,並會直接影響四肢無法有效發力,經常姿勢不當長遠來說也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如各種勞損。另外下坡時為了平衡,需要移動的幅度較大,反應時間相對加長,如不夠敏捷,容易造成不穩定及向前反車的情況。普遍遇到這個問題時,都會使用長鵝頸去改善,使用這個方法可以節省購買新車架的金錢,但相對地只能解決平路時的操控,但到下坡路段為了平衡,只能利用身體動作把重心移得更加後,雙臂需要伸展更直,無法靈活做出避震動作,導致操控度明顯降低,因此不能算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相反車架過大雖然伸展空間充足,穩定性較高,但轉彎時因為輪距過長而難以做出敏捷轉向反應,做跳躍動作時亦會比較遲鈍。一般情況下,車架的尺寸是按比例縮放的,因此,購買了過大的車架,車架坐管對安裝坐通的限制就更大,伸縮幅度未必足夠。

      普遍來說,一個合適的車架尺寸,是當你在車上做出站立姿勢,前後水平腳踏,手腳微曲時,上背不會彎曲,有足夠伸展空間,以應付不同路段,靈活做出避震及平衡動作。

      以上跟大家分享了角度的重要性,關於合適的車款埋藏着許多學問,但一切的根本,離不開個人喜好,加入了實用性為考量因素,就能使心頭好的使用期限增長,一起到更多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