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試車報告 > KTM 790 Adventure R 重型歷奇外的新選擇!

KTM 790 Adventure R 重型歷奇外的新選擇!

上載日期:2020-01-27


KTM 790 Adventure R

重型歷奇外的新選擇!

 






      電單車界多年來都有一種玩車風格,就是揹著大大小小的行李,於車上安裝不同的裝備,來一個長途旅行,車輛的性能除了可進行多達四百公里行程的距離外,亦都可以應付中程度的越野路段。該類電單車不怕跌倒,不怕河水,甚至於一些惡劣天氣下加上騎仕的技術就可以衝破不同的地段來一次爽快的電單車之旅,該類車種稱之為歷奇車(Adventure Bike)。





      但礙於長期以來歷奇車的類型都屬於超重量級類型,普普通通的乾重都達到230kg(約四百多磅),再加上尾箱側箱及護架等的裝備車重達五百多磅都已經是等閒事,而且還未包括出行時的行李重量在內。再加上一般的座高及車輛的離地距都對一般人或新手有非一般考驗之處,「太高太重」這四個字對從未感受過如此重武裝的騎仕來說真的是一個頗大的難關。雖然近兩三年來市場上的不同車廠都推出一些容積較少如250c.c.至300c.c.,而且騎姿都平易近人的小型歷奇車,以吸引想入手的玩家來體驗歷奇樂趣。但該類的車種都較偏向著重外形類別,設有一個較高的風鏡、可以安裝鋁箱、手擋,再加一對至兩對射燈等等,外型就如迷你版的歷奇車般討好別人。但其實性能方面跟一輛普通裝了側箱的街車並沒有什麼分別。如離地距、扭力及站立時手把的高度等等都不是每一款輕量級選手可以用來應付一些較特別及嚴峻的路段,所以廠商就於頂級公升巨物中及小型輕量級選手的中間空檔位創造了全新一個級別的歷奇車。而且其性能更比她的名字更出色,便是今次試駕的主角KTM 790 Adventure R。


Monster︰“如果筆者再大膽的話,往恐龍坑作飛越動作也絕無問題,不過這新車是借來的,膽量即時「歸零」。”



車頭的LED日行燈再加上昆蟲型的頭燈,亮度十足,但筆者都喜好再加上強力射燈增加盲點光度。


達卡外形、舒適騎乘

      KTM 790 Adventure R整個外形來說與其說是一輛歷奇車,其實更似一輛達喀拉力車,但這一輛是可以給騎們以於普通道路上行駛的街道版達喀拉力賽車,於車身側邊噴上了大大個R字樣,再加上車前方一個大大的鳥咀型泥擋,用來擋著前輪胎所刮起的沙石,已經告訴他人可隨時準備起行來一趟穿洲過省的旅程。前輪的設定跟同系頂旗艦1290 Super Adventure R同樣配用上了前21吋鋼線輪框,這樣的設定於泥路及多碎石的路段可以保持靈活性之餘,就算遇上較大的石頭或木頭的時候仍可以輕鬆過關,除非要越過的障礙物比前輪半徑還要大哦。而後輪則用上18吋的鋼線輪框以增加強橫推動力,於較為崎嶇的路段可以完全發揮到引擎的扭力。既然被廠方冠名為Adventure R的歷奇車,以其力量及戰鬥味甚濃的外型下,如何可以在R及歷奇方面作出平衡,往下文慢慢探討。


Max︰“如果形容1290 Adventure是一個敦厚的人的話,那790 Adventure R應該是一個非常狂野的年青人。”




深入了解

      作為一輛歷奇車,首要條件就是可以作出長途行駛,如筆者前文所述,油缸載油量用來應付四百公里絕對不成問題。但大家都會想到,油量高等如騎仕所承擔的重量亦都相對地增加,如筆者的2016年式的KTM 1290 Super Adventure的油缸容量高達30L之多,在滿缸的情況下難免對騎仕們是一個負擔(筆者認叻都要說一句:我當然無問題啦!)。KTM就於790 Adventure及R版身上配用了新設計的油缸,並由傳統式的位於車輛的上方改為從上而下一路伸延至車身下方兩旁的位置,容量達20L多,於外觀上該兩個油缸就處於前輪之後,騎仕腳部之前。甚麼?那即是油缸於車的最低位置?如不幸跌車便會撞穿油缸嗎?那請放心,因為KTM是達卡的專家,他們怎不會想到這些呢,在研發這一種新油箱時,都是以參加達卡賽的戰車作為藍本。參加達卡賽的電單車於茫茫沙漠中每天都要跑四百至五百公里的崎嶇路段,所以開發時也都向KTM Factory Racing Team要求設計油箱給予790 Adventure R一個耐用而安全系數高的配置。油缸的外殻物料採用高防撞性的素材來製造,受到撞擊或跌車時都不易撞穿而引起二次意外的發生。KTM更加就有關設計申請了專利,可以說是信心的保証。這油缸所提供的續航力更達450公里之多,例如於台灣進行環島遊所需約1,200公里,如騎著790 Adventure R只需三缸汽油便可輕鬆完成。值得留意的是基於主要存油的位置引擎也移往車子較低的位置,令重心都比一般用傳統油缸的車更加低,於行車時便可提供一個更加穩定的行車狀態。另外於低速或停車時,由於大部份的重量都偏低了,對扶直車輛及於爛路上低速行駛都有一個莫大的幫助。





      需要行駛麼長的行程,車輛的舒適性亦都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何況身為一部歷奇車呢?首先手把可以作出六個位置的調校,根據每個人的體形及習慣可以作出有30mm的前後距離調整。用家更加可以於KTM Power Part訂購改裝加高的軚把座升高軚把,讓站立行車時可以得到一個更加舒適的站立騎姿。原廠配置了如爬山車般的一體式座椅,其簡化的設計方便騎仕們於站立或坐下的時間可以更容易調整姿勢。但由於R版的座高達880mm座高,而且該一體式的座位是沒有調校高低功能,如對此座高覺得有難度的騎仕們筆者就建意可以改用普通版的前後分體式座位,因為該座位可提供手動式高低調校,經過移動座位底部的少少卡位便可改變座高,介乎850mm至880mm的高低分別,別輕看這30mm的距離,坐上之後真的對騎仕們增加信心的。




看車體,真的有點懷疑是一部歷奇車還是一部爬山車。


      於一些較為多石及泥路的路段,一對穩健而且抓著力充足的腳踏必定能增加騎士對車輛安定感及操控增加觸覺,所以790 Adventure的腳踏除了可以像普通的電單車裝有防滑膠外,騎仕們可以自行鬆開防滑膠底部的六角螺絲將其取出,該腳踏便成為了越野車所用到的鋼牙腳踏,可以穩妥地咬實鞋的底部防止因車輛的跳動或泥沙的影響而「甩蹄」。而且預料到騎乘R版的騎仕大多都會以站立形式的於路途上飛馳,所以廠方於R版身上只安裝短身的0風鏡,避免因風鏡太長於騎仕站立行車時因車輛的跳動及上下玻的動作從而撞及頭盔。當然如果騎仕們想用來於長途行車或於高速航行時用作擋風沙的話,亦都可以用回普通版的長風鏡,再加上原廠的風鏡支架可以更改螺絲位置來作兩段的風鏡位置調校,於高速行駛下必定可提供比短風鏡更加舒適的駕駛環境。





      為了減輕790 Adventure R的車重達415磅的中低水平,好讓騎仕們可得到一個更加舒適的感覺來應付長途駕駛,廠方更於新設計的鋼管型車架著手偷輕重量,同時以幾何學的型狀保持可承受因車子跳躍的強度及鋼性。而副車架的設計亦都兼顧著可以安裝側箱及尾箱的重量,不會因這些摩旅的裝備加上行車的跳動從而扭曲到車架。而KTM多年來的鑄造的尾搖臂繼續強壯地出現於新車的身上,而且新設計的後避震位置更加可以發揮到WP的全調式後避震的最高效能。


R版的原廠座位採用一體式設計,與爬山車的設計相約。


R版亦都可以安裝普通版的座位。

座位就靠右邊的小小軌道扣著左邊銀色的鈕扣作出調校。


歷奇定位,比賽規格

      KTM常常給眾多車友都標纖為Kit Bike,因為大多推出的原廠車款的規格及性能都接近比賽規格,「Ready to Race」這個口號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己。當然790 Adventure R的高水平規格都可以於新一代的中型歷奇車競爭中脫穎而出。首先她採用和Duke 790相同的799c.c.水冷四衝程直列雙缸LC8C引擎,加上六速波箱及電子油門(Ride by Wire)來推動其輕巧的車身,無論對著高速公路、癲覆而斜度極高的山路亦都可以輕鬆應付。95ps最大馬力及10.1kg-m的最大扭力恰到好處,不似公升級的歷奇車所發出的超強馬力及扭力令到騎仕們於一些較艱巨或特別的路段反而是一種負擔。而引擎的盤頭設計因為將兩個凸輪軸都緊緊拼合在同一個位置,間接地都可以減輕了整個引擎本體的重量及縮少其體積。而內部如活塞或生氣活門等經常會磨損的零部件,KTM都會採用了類金鋼石炭塗層(DLC Coating)加於這個部件的表面,以增加其耐用程度及承受到因高轉速下而引起的高溫及磨損。在強大的引擎輸出下,當然要有暢通的排氣管幫助發揮最佳引擎的表現。但又不可以用過重的素材影響車重,所以配用上專為790 Adventure R設計的不銹鋼排氣喉,於右邊車尾呈45度角向上斜上,這樣的設計就算遇到要橫跨河澗都不會引致河水倒流往回機械中。但如果對性能及重量再有進一步要求的騎仕,改裝名品牌Akaprovic相信足以滿足所需了,他們已經為790 Adventure R推出了鈦金屬的尾段排氣鼓可以安裝到車上,原裝的聲音筆者聽過已經非常洪厚了,相信改用了Akaprovic的尾段聲音應該會更加強勁。


前方採用21吋鋼線輪框,配上一對320mm的制動碟及對向四活塞卡鉗。



KTM最出名的粗獷尾搖臂。


      於操控方面夾著前21吋的前輪便是WP最頂級的48mm Xplor倒立前叉,行程達到240mm,這款前叉相信對爬山車熟識的朋友或對KTM的橙色狂迷一定不會陌生,可以進行阻尼及預載的調節。一紅一白的扭制大大的安放於前叉上蓋上,非常容易調校至個人合心意的回彈或吸震反應。在三層強化眼鏡架的位置更裝有WP的轉向釘把,可以防止於高速行駛下的震動影響到操控。記住哦!這是原裝配置,不是另外追加的裝備。而後避震機亦都用上WP的全調式單筒油壓避震,回彈預載各方面亦都可以調校。於後避震的兩邊都有設定的扭掣,令設定時不需大費周章可以鬆容調校。


前懸掛是48mm的頂級WP Xplor倒立式頭叉。




      於車頭中控上安裝著5吋的TFT顯示屏,清楚顯示著各樣行車數據。如騎仕有需要的話亦都可以加裝KTM的胎壓偵測系統,可以隨時隨地留意著前後胎壓的變化。而電控方面,MTC(Motorcycle Traction Control)已經是基本電控設備安裝於車內,能以0.001秒的運算速度監察著驅動輪與扭油的幅度是否正常,有不尋常時就會介入調整。而彎路ABS更能監控車身的斜度,混合各樣數據如出異常則會介入制動系統糾正車體位置。行車模式方面,於1290找到的Sport就不能在790身上找到,只設有Street、Rain、Offroad及RallyY四個模式,出力都各有不同,可因應不同的路段以左把手掣盒上的「箭咀鍵」進行設定,非常方便。


新設計的油缸,由傳車輛的上方改為從上而下伸延至車身兩旁的位置,容量達20L多。



不鏽鋼特製尾喉,聲浪不高。


      最後到制動方面,雖然R版的制動卡鉗不是標明著某某著明品牌的字樣,但那一雙銀色的對向四活塞卡鉗亦都有同級的強大制動效能,配上320mm雙頭制動碟設計,無論高速航行,上山下斜都可以輕鬆制動。而後制動卡鉗則用上大直徑雙活塞卡鉗加260mm的制動碟,對慢車或站立時的操控亦都大有幫助。


跟車已經裝備軚尺提升穩定性。



左白右紅的設定扭鍵,可輕鬆設定前叉的阻尼系數及預載。


歷奇粉絲巨人試駕感受

相信熟識筆者的讀者都知道個人由P牌開始都已經接觸重型歷奇車,不出數年的時間更有幸買到現時的愛駒2016年KTM 1290 Super Adventure,開著她遊山玩水,影相開工,不亦樂乎,所以歷奇車在筆者的心目中真的很難再找到替代之物。所以當社長通知可以試駕最新的790 Adventure且更是頂級R版,立即主動要求社長給筆者試駕,且於試車日之前已先到代理了解多一點790的特點。




Monster︰“曾嘗試稍稍加大一點油門,催谷車子往高轉的紅區來感受一下那95ps的馬力,到達8,000-9,000rpm時力量的增幅都頗大,但引擎的聲音不算是「狂吼」。”


      代理的老友們Kato、Simon及寶哥更將車推出來給筆者試坐,但卻停在個人的座駕「怪獸號」旁邊,雙眼即時放大了...因為790 Adventure的座高有880mm,而怪獸號的座高是870mm,理應只高出了一點點而已,但兩車泊在一起的時候,用側架停車的790 Adventure R還比用大架將全車升起的1290還高得明顯得多。Simon立即跟筆者說:「我剛剛與Sunny(社長)講過架啦,一定要有經驗人仕先好試呀,如果唔係好易出事。因為架車真係好高架!」然而他們都知道筆個每天都開著重達500多磅的怪獸號周圍遊走上下班,所以他們都放心給筆者試坐這部「街用版達卡電單車」。





      以筆者181cm的身高跨過790時,頓時覺得這一部車不是一般的歷奇車。坐上後感覺790很纖瘦,重量對比筆者試過多種的歷奇車已經進入最輕歷奇車頭五位中。但雙腳不是完全著地,腳爭輕輕離地了。其實對筆者來說這是一個最完美的座高,因為如果可以完全腳掌到地的話,整個人的重心都會很自然地依靠那一隻脚而不是以整部車及人的身體作為重心。

      試車當日到達拍攝地點後,完成了所有基本拍攝,社長就叫我嘗試於拍攝在草地「打八字」,看看攝影效果如何及順道是我的試駕熱身。著車之後便順勢站於790上以自己平時上山駕馭的方式嘗試新車的低扭反應。低轉的反應一如預期中充足,雖然不及公升級車種的實在,但輕扣著離合器前進,筆者都不需要扭太大的油門已有所反應帶動著車子前進。操控方面車重真的很適合作越野用途,一路慢駛試著,開始懷疑她究竟是一輛歷奇車還是一部基因純正的爬山車。


左手把的控制盒可以簡單設定行車模式。




      熱身過後開始於夾雜碎石及泥沙的斜坡稍稍加速來回穿越,790的力量輸出感覺上跟大容積的歷奇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始終他的LC8C引擎都可以榨取出10.1kg-m的扭力,再加上輕巧的車重,如果筆者再大膽的話,往南生圍某起點或恐龍坑作飛越動作也絕無問題,不過這新車是借來的,膽量即時「歸零」。而前後避震的吸震效果經過碎石及坡道的癲覆亦都非常有效地消除,只是對筆者來說稍稍感到有點偏硬,那就要跟回上一期鋒哥(專業車手-何智鋒)說,根據每一個人的習慣來作出不同的設定了。原裝用上的前21吋後19吋的輪框設定於越野路段上非常適合,只是可能當天的胎壓打得比平時上山路大,所以於沙石地時感到有輕輕的抓著力不足。而車體的平衡造得相當不錯,當筆者等待著社長相機拍攝的照片時,可以很輕易地站於車上緩緩開到他的面前然後停留數秒,這不是筆者在炫耀什麼高等技術,而是筆者想表達第一次開這新車已經可以給到信心騎仕去嘗試一些動作,可想而知這是車體的上等造功所得來的成果。


拆掉防滑膠底部的螺絲便會變成越野用的防滑鋼牙腳踏。



有多項設定的WP單筒油壓後避震機,吸震效果一流。


      之後我們就開始駛回快速公路上回代理還車,當天所試駕的790 Adventure R已加裝了QSS系統,而且兼容升檔及降檔,但筆者覺得這個QSS系統只適合於高速行車時才有所用途,於高轉時換擋的動作很順滑,但低速時的換檔那個波箱撞擊感仍然很大,所以於慢車時筆者仍然選擇手動換檔了。筆者曾嘗試稍稍加大一點油門,催谷車子往高轉的紅區來感受一下那95ps的馬力,到達8,000-9,000rpm時力量的增幅都頗大,但引擎的聲音不算是「狂吼」,始終是一輛以越野為重點的歷奇車,所以引擎出力的設定都偏向降低一點。另外筆者於大約100km/h時曾輕輕作左右推軚的動作看看車子反應如何,反應來得很直接,當車頭有動作時,尾部亦都立即有回饋,這樣當然是最好的反應,但相對來說對騎仕的技術要求相對亦都提高。



Max試車感受

      雖然筆者不是今次介紹文的主理人,不過由於對790 Adventure R的興趣十分之大,所以既然有機會試車,那會放過呢。在試車之前,又或者在曾經介紹過790 Adventure R的文章中,都覺得她是一部為步入公升級歷奇車的踏腳石,不過在試過之後,抱歉原來之前的看法是錯誤的,如果說形容1290 Adventure是一個敦厚的人的話,那790 Adventure R應該是一個非常狂野的年青人。790 Adventure R針對的是想在Adventure車上將性能發揮得更盡的車款,正如筆者所形容,1290 Adventure是一部敦厚而且擁有的性能在日常遊玩中是深不見底的,正常使用可能用不到50%,或者會有人覺得未能將一部車發揮至最佳狀態會覺得不盡興,這時候大可以選擇細一個排氣量790 Adventure R,排氣量雖然比1290 Adventure少了一大截,不過正因為如此才有機會將更多性能逼出來,筆者試過了一般頗長的On road路程和少量Off road路段,這部新車完全會令你的腎上腺素提升,坦白講筆者沒有特別在意引擎甚麼轉數和甚麼速度,因為越扭越有,而且加速很狂野,所以筆者只專注在路面的突發情況就足夠。當去到Off road的碎石路段,由於790 Adventure R的懸掛設計十分之好,所以很快便適應了,就連社長也表示很少見筆者的試車車速會如此快,能夠短時間可以把車開得快,證明了她有非常好的穩定性給騎駕者非常多的安全感。



      之前筆者經常會講Adventure車十分之適合日常使用,但經過今次之後筆者對此有些少保留,應該改說為不一定全部Adventure電單車都一定適合日常使用,就例如KTM這部790 Adventure R,不適合的原因多少因為她的狂野性格,而且明顯地比1290 Adventure更偏向Off-road成份。每位鐵騎仕都希望能擁有多款不同類型的電單車,不同情況就用不同車款,當然世事不能太理想,現實中通常都是一車走天涯,所以如果能接受790 Adventure R的狂野的話,儘管去擁有她。



      不過,還有第二個條件要考慮,就是座高,因為這部790 Adventure R的座高為880mm,以筆者175cm的身高,雙腳只能前腳掌到地,雖然189kg的車重不算很重,但如果突然要落腳的話,或多或少都會造成一點點壓力。以上都是缺點?設計上沒有所謂的優點和缺點,廠方有這個設計就因為有相應的用途,只是我們用不用得著,用得著、駕馭得到的就是優點,相反用不著的、克服不了的就可能成為缺點。那到底想加入歷奇世界但和790 Adventure R未有緣份的話,請放心,KTM還有更加親民的390 Adventure可以選擇,她就真真正正是一部讓騎仕進入歷奇世界的踏腳石,希望日後還有機會再試一試,再為讀者們介紹。


799c.c.的LC8C直列雙缸引擎,可輸出95ps最大馬力。


總 結

      還車之後,筆者都思量了很多天如何用文字去表達給讀者,因為這一部車以歷奇為賣點。而她的性能則遠超過了所屬的車型,簡單地說,正常一部歷奇車可以用50%的性能去應付On Road,50%的性能來應付Off Road,但790 Adventure R給筆者的感覺是大於70%的性能是給予越野路段,反之設計上對On Road少了一點,但這個觀點只限於這個細小的城市作為參考。筆者腦海中突然閃出一個小想法,如果代理能舉辦一些歷奇的旅程給予車主們,讓他們感受多一點歷奇車所帶給的樂趣,並不是單單開著「重武裝」的裝備示人而已,相對來說亦都提升車主們的技術可以更容易發揮Adventure歷奇車的實力。


普通版的座位下更設有暗格可以擺放手機。



5吋TFT顯示屏可以選擇行車模式及監察車輛和調校各項狀態。






今次攝影團隊(左起)Max Li、杜長Sunny及Monster Ken,在多個小時工作後終於完成今次試車行動。

 

 

2020 KTM 790 Adventure規格表
全長:-mm
全闊:-mm
全高:-mm
軸距:1,509mm(+/-15mm)
座位高度:830mm(+/-20mm)
最低離地距:233mm
乾重:189kg
油箱容量:20L
引擎型式:水冷四衝程並列兩汽缸DOHC 8氣門
缸徑x衝程:88.0 x 65.7mm
容積:799c.c.
壓縮比:12.7:1
最大馬力:-ps/-rpm
最大扭力︰-kg-m/-rpm
供油系統︰46mm DKK Dell’Orto電子燃油噴注
點火:電子
起動:電動
驅動模式:鍊條
離合器/波箱:濕式多片6前速
前傾角︰66度
拖曳距︰98mm
車架︰鉻鉬合金管狀車架
前懸掛系統:WP 43mm倒立前避震,全功能調校,行程200mm
後懸掛系統︰WP單筒油壓彈簧,全功能調校,行程250mm
前制動系統:320mm雙浮動鑽孔碟配對向四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260mm單鑽孔碟配兩活塞卡鉗
前輪框︰2.5x21"
後輪框︰4.5x18"
前輪胎:120/70 ZR17(90/90-21)
後輪胎︰180/55 ZR17(150/70-18)